台灣紡織業 -「台系」服裝設計

台灣紡織業-「台系」服裝設計

之前看到YouTuber韓國主婦Fion一系列在韓國東大門服飾銷售的專訪,

其中一集是台灣的電商買家如果找不到覺得滿意的衣服,會向合作的東大門店家訂做自己的設計款服飾回來台灣銷售,

影片中記錄了訂做服飾整個合作流程,也訪問了服裝設計師及修改服裝的師傅群。

我認識的第一位服裝設計師

讓我很想聊聊的是,台灣常聽見「日系」或「韓系」的服飾,但好像很少人會提「台系」的服裝。

我認識的第一位服裝設計師,也是我目前唯一認識的一位就是我的婆婆。

婆婆今年70歲已經有將近50年的服裝設計資歷,是的你沒看錯,她直到現在雖然沒有設計衣服,

但許多老顧客仍舊習慣將市面上的成衣拿來讓她改得較為合身且得宜,甚至婆婆家旁邊的知名女裝連鎖門市,店員經常也會推薦客戶將服裝拿來給婆婆做修改。

台灣紡織業發展歷史

台灣在日據時代就設有紡織廠, 1950年台灣的第二大工業就是紡織業,以生產棉製品為主,僅次於食品工業,

1970年代紡織業更擴大發展到紗、布、成衣及雜項,出口值占總出口額30%,成為外銷排行第一名。

因為當時台灣紡織業蓬勃發展,許多人都投入這個領域,1970年代當時婆婆20歲左右,她先到坊間的服裝設計補習班學習,接著再到服裝店當學徒三年兩個月。

學成技藝之後,她就在家裡接案設計車縫服裝,在家工作同時也要照顧小孩,當時的服裝都是量身訂製,從量身、設計、畫圖、裁剪布料到手工縫製,十分耗時,

婆婆說工作12小時以上都是家常便飯,而且以前的年代也沒有現在的休假日,經常一個月只休1至2天而已。

看到婆婆設計服裝的流程令我非常驚訝與佩服,婆婆會拿著服裝雜誌參考後,在報紙上畫出她設計的版型並且將它裁剪下來,

再將各部位的版型一一放在布料上裁剪完成,最後再車縫成為一件服飾。

我很幸運,我的訂婚服裝,還有懷孕時期的孕婦裝,孩子的嬰兒服,甚至是女兒請阿嫲幫芭比娃娃做的玩具衣,婆婆都幫我們親手製做,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服裝設計的職業傷害

但經年累月的職業傷害就是,婆婆長時間用眼所以眼睛容易乾澀,現在退化有白內障需要開刀,以及雙手經常觸摸有許多化學染劑的布料,導致手容易敏感龜裂。

訂製服裝的沒落

1980年代台灣紡織業開始外移,而且越來越多平價由機器製造的大量成衣取代婆婆的高價位手工訂製衣,而這個產業如果當時沒有轉型的話,現在也漸漸衰落。

台灣紡織業現況

台灣現在的紡織業大多為上游的原料開發(如:尼龍、亞克力棉、人造纖維等),以及產品設計,

再將布料的染整(如:漂白、染色、印花、塗佈等)工作轉至世界各個勞工成本較低的國家做大量生產,最後行銷到世界各國,或是進口回來台灣銷售。

2019年中國為最大進口服飾來源地

統計2019年疫情爆發前在海關的數據,台灣進口服飾的金額及數量(重量)都是從中國運出為最大宗,以進口金額來說義大利、日本、法國也是榜上有名,普遍服飾單價較高;

南韓進口服飾逐年增加

但就以進口數量(重量)來說南韓雖然有上榜,金額卻比義日法還低,難怪韓國出口到台灣的服飾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附上3套婆婆幫女兒的芭比娃娃做的玩具衣,以及2019年台灣進口服飾統計資料。

如果你對「台系」的服裝設計品牌有些認識,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sk ChatGPT
Set ChatGPT API key
Find your Secret API key in your ChatGPT User settings and paste it here to connect ChatGPT with your Tutor LMS website.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