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一般貿易 VS. 代購貿易

進口貨物前_4個必要步驟(稅則分類)

隨著電商賣家越來越多,消費性產品的貿易類型相較於傳統的一般進出口貿易變得不太一樣,大家可以創業的機會也更加多元化。

(圖片來源: Sam Lion on Pexels)

貿易類型

1.傳統一般貿易

1-1) 出口貿易:
本國出口貨物到外國的交易,

例如: 台灣製造商=>出口銷售珍珠奶茶原料=>到歐美國家的手搖飲料店。

1-2) 進口貿易:
從外國採購貨物進口到本國的交易,

例如: 從美國亞馬遜網站=>購買吸塵器=>進口到台灣自用。

1-3) 三角貿易:
出口國賣方與進口國買方,經由第三國中間商介入的交易,第三國的中間商必須分別跟出口商及進口商簽訂買賣合約,並且從中賺取價差,

但是貨物則是由出口商負責運送到進口商,第三國的中間商不負責貨物的部分。

例如: Step 1.香港貿易商=>向台灣製造商採購電子零件(香港.台灣簽訂買賣合約)。

Step 2.香港貿易商=>賣台灣的電子零件給中國進口商(香港.中國簽訂買賣合約) 。

Step 3.台灣製造商=>直接出口電子零件=>運送到中國進口商(台灣.中國沒有簽買賣合約)。

2.變化型貿易

代購貿易: 最近看到知名Youtuber-韓國主婦Fion介紹疫情下無法出國,台灣賣家如何採購韓國商品銷售到台灣,我稱它為變化型貿易-代購貿易。

2-1) 目錄照片採購例如:
台灣賣家=> 依照目錄照片挑選貨品=> 請在韓國的台灣貨運公司(小幫手)=> 到每個韓國店家採購貨品=> 運送給台灣賣家=> 賣家再做後續上架/銷售給消費者。

缺點例如: 台灣賣家摸不到服裝的質感及尺寸,只能採購少量的衣服回來銷售。

2-2) 直播採購例如:
台灣賣家=> 先與在韓國的台灣直播主溝通,挑選貨品=> 直播主展示貨品,讓消費者挑選下單=> 台灣賣家確認訂單數量=> 向韓國店家下單=> 請在韓國的台灣貨運公司(小幫手)=> 運送給台灣賣家=> 出貨給消費者。

缺點例如: 台灣賣家依照消費者看了直播後所下的訂單,全數將貨物從國外採購回來,但消費者可能有棄標的機會,仍會有貨物沒賣出去的風險。

疫情阻擋不了消費商機

疫情雖然阻擋了世界各國旅行採購的機會,但消費的商機一直都在,貿易的種類也不斷地在演化改變。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sk ChatGPT
Set ChatGPT API key
Find your Secret API key in your ChatGPT User settings and paste it here to connect ChatGPT with your Tutor LMS website.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