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時間已來到3月中,年初的計劃是否已經按規劃開始執行,如果還沒有的話,

沒關係,來看看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著作的<<原子習慣>>,基本原理該怎麼做。

意外受重傷

詹姆斯在高中二年級時被同學的球棒打中臉上,鼻子凹陷成為一個U字形,鼻樑斷裂,顱部多處骨折,兩個眼窩也碎了,受了重傷。

經過搶救,受重傷的後遺症是不斷的癲癇發作與視力影像重疊,但他決心不被傷痛打敗,雖然經常陷入憂鬱,撐不下去。

夢想支撐自我堅強

持續進行物理治療,一年後他重回棒球場,意識到自己還有許多路要走,因為4歲就開始打棒球,棒球是他生命中的一大部分,

夢想要跟隨父親的腳步成為職業棒球選手。

儘管受重傷之後的高中棒球生涯暗淡無光,但他依舊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很棒的球員,

他也知道若要情況有好轉,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微小習慣的驚人力量

在受傷兩年後進入大學時,初次發現微小習慣的驚人力量。

他認真讓生活重回正軌,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宿舍房間保持整潔,

這些改善雖然細微,卻讓他有掌控生命的感覺,讓他有了自信,並且自信漸漸增長,改善了讀書習慣,取得優秀成績。

習慣,就是被規律執行–而且很多時候是不假思索–的行為或慣例。

持續良好習慣帶來無限的未來

詹姆斯不斷地重訓,大二球季就獲得投手群的先發位置,也被大學選為最佳男運動員;

他從2012年底開始在網站上發表關於習慣實驗的文章,剛開始他固定在每週一及週四發表一篇文章,

這個寫作習慣讓他的電子報訂閱者在幾個月內就到達一千人,

直到2018年,他在為這本書潤飾時,他的電子報訂閱已經接近五十萬人(這本書在2020年底已高達70刷)。

詹姆斯體認到: 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原子習慣的基本原理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重點不是放在想要達成什麼目標,而是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舉例: 兩個拒絕香菸的人,第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煙。」,這個回答說明這個人仍然認為自己是個吸菸者,只是試著在戒煙。

他帶著同樣的信念,卻希望自己的行為會改變。

第二個人拒絕時則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煙。」,差別雖微小,但第二個人的說法卻傳達出身分認同的轉變。

吸菸已成過去,與現在生活無關,不把自己當為吸菸者。

1) 去思索改變行動的信念,讓習慣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只要行為背後的信念不改變,就很難維持長期的轉變。

可以這麼做:*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 成為讀書的人。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 成為跑步的人。
*目標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 成為演奏的人。

2) 改變身分認同的兩個步驟,你的所作所為暗示了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

a.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b.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


舉例: *每次寫了一頁文章,你就是個作家。
*每次練了小提琴,你就是個音樂家。
*每次去健身房,你就是個運動的人。
*每次激勵員工,你就是個領袖。

=>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

還在煩惱如何建立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嗎?到書店翻翻<<原子習慣>>,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就把它帶回家執行吧!

Ask ChatGPT
Set ChatGPT API key
Find your Secret API key in your ChatGPT User settings and paste it here to connect ChatGPT with your Tutor LMS website.
Scroll to Top